【不是每個孩子學習能力都好,但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更好】
不是每個孩子學習能力都是好的。
一個班級裡面,總有學習能力好、聰穎的孩子,也有學習比較慢、領悟力比較慢的孩子。
J 同學正是後者,不但學習步調緩慢,講話聲音也很小,常在課堂上舉手想分享時,我都需要請他大聲一點,才聽得見他的話。學習上面,J 也常讓他媽媽操心。最近疫情期間,孩子每天都待在家裡,學習上的問題更是無形中被放大,無所遁形了。
一天晚上,收到J 媽媽傳給我的訊息:「...我發現他在xxx那本上常常寫錯 ,之前我有空會拿來看 ,現在是看到他那潦草到不行的字就直接闔上本子 ,不然看得好痛苦... 老師您怎麼能忍受看他的字呢 ?我看得好吃力 」
「他是不是上課很恍神 ?」
我據實以報:「感覺他在上第二節的時候特別累,眼睛常常是閉著的。我覺得他的學習需要多點時間,有些地方他似乎尚未理解。」
然後,媽媽傳給我看他寫錯的作業,並寫道:「他很散慢 有沒有改到他都無所謂 ,要麻煩老師您盯他有沒有確實把事情做好 。謝謝老師 !」
從訊息裡,我感到媽媽內心的生氣、著急、失望與氣餒。於是,我打網路電話給媽媽,嘗試安撫一下她的心情。電話接通後,我先慰問媽媽,並讓她說出她看到的問題,藉此讓她宣洩一下情緒。
在電話裡,我聽到對面傳來急促的語調,逼哩啪啦地說著孩子學習的問題。試問當一個媽媽覺得孩子的學習一塌糊塗時,有誰會不著急呢?
在緩和媽媽情緒後,我安排了第二天下午與J 同學在教室見面,跟他做一對一輔導。
第二天下午,J 同學和他媽媽準時來到教室了。我和J 開始進入輔導,請他把作業本打開;一看,果然十題有八題都是寫錯的,難怪他媽媽那麼焦慮。
於是,我開始帶著 J 慢慢從最基本的文法概念複習,並用啟發式問句來尋問與引導他,從中瞭解他到底學會了多少...
我意外地發現,其實基礎的文法概念他都有,也記得住啊!只是他還無法把這些概念靈活應用在題目上而已。在他說對的同時,我也給予他即時的鼓勵。
或許是媽媽看到孩子寫錯的時候,只聚焦在他寫得不好的地方批評,才看不見孩子有學到的地方吧。
很快地,我找到J 卡住的地方了。在釐清問題後,請他用口述的方式唸出正確答案幾次,然後寫在題目上。
在他開始拿筆寫下答案的時候,我心想:「其實J 也沒有想像中這麼糟啊。」
但此時,奇怪的事出現了。我發現他寫下來的答案,不但飛快潦草,而且是錯的,跟他剛才唸的完全不一樣。而且,還連續寫錯好幾次,都要我提醒他才發現。
記得昨天跟媽媽通話時,媽媽也說J 最常犯的就是寫錯,連在學校抄老師黑板上寫的數字,也會抄錯。
於是,我開始細心觀察他,嘗試找到問題的端倪。
我發現他寫字寫得很急促,跟他面無表情的臉有點搭不上,有些字母甚至寫得不完整、還黏在一起。在他那平穩木訥的表情底下,我開始感到他內心的著急與焦慮。
於是,我輕聲地跟他說:「停~!」
他停下來,頭他起來看著我。
我緩和地跟他說:「J ,我看到你寫字寫得很快、很潦草,我想問,你有發現自己寫得很急嗎?」
他想一想,說:「嗯... 好像有。」
我問:「是什麼原因呢?」
他想一想,說:「... 不知道。」
我說:「你會感到緊張嗎?」
他想一想,說:「... 不會。」
我再問:「那,你會感到有點著急嗎?」
他想一想,點頭、明確地說:「會。」
我再問:「你會著急的原因是什麼呢?」
他想一想,搖搖頭說「... 不知道。」
他說不知道我不意外;但在當下,我想到他的媽媽。
常替孩子感到著急的媽媽,或許長期與孩子互動下,也無形中把她的著急傳遞給孩子了。
一個對孩子焦慮著急形諸於外的母親,一個學會外在表現安穩緩慢,但內心也同樣焦慮著急的孩子,我想這並不是意外。
我跟J 說:「你知道嗎?我發現你心裡的著急,影響到你寫字了,你唸出來的答案是對的,但寫下來的卻是錯的。」
他停下來了,似乎也有所覺察。
「來,你現在慢慢做深呼吸~ 在吐氣的時候感覺自己的身體。」他開始照做。
J 深呼吸兩次後,在吐氣的時候我小聲對J 說:「很好~ 你現在心裡跟自己說:我感覺到自己的著急。」
J 又深呼吸兩次後,在第三次吐氣時我對J 說:「很好~ 你現在吐氣時跟自己說:我承認心裡面感到著急... 我允許自己感到著急。」他半閉上眼睛,繼續做著...
我緩慢地說:「當你心裡覺得著急的時候,如果你沒有發現它、或把它壓著,這個著急就會一直影響你,讓你越來越著急,寫字越來越快,結果就像剛才這樣寫錯了。
所以,如果你能感覺到它,並且照顧它,它就不會影響你了。」
「來,慢慢在吐氣的時候跟自己說:
我感覺到自己的著急...
我承認自己的著急...
我允許自己著急...
我願意照顧一下著急的自己... 」
J 又慢慢做了幾次深呼吸。
我問:「你現在感覺怎麼樣?」
J 說:「還是有點著急,但比較好一點。」
「你覺得一開始這樣以較好,還是現在比較好?」我問。
「現在比較好。」J 說。
「很好喔,你開始懂得怎麼照顧自己的心了。」我說。
於是,我請他繼續寫。
現在,我看到他寫的字比較完整、工整了。寫的答案也不像剛才那樣,寫錯而不自知,他寫錯的時候,會被自己所覺察,並且自行修正。
如是者五分鐘後,他就把媽媽說「那潦草到不行、看得好痛苦」的作業漂亮地修改好。
我繼續以「先會唸再寫答案」的方式,讓他繼續修正另一個大題。但他又漸漸開始越寫越快,越快越錯了。
我跟他說:「停~」他停下來,頭抬起來看著我。
我問:「我發現你又越寫越快了,你會有點著急嗎?」
他感覺一下自己,說:「... 不會。」
我問:「那,你會覺得有點緊張嗎?」
他又感覺一下自己,說:「有。」
我說:「是什麼原因呢?」
他想一想,說:「好像是怕寫錯,所以想趕快寫下來。」
好棒,他開始懂得怎麼探究自己內在了。
「會緊張是沒關係的,來,我們可以再照顧一下自己內心,照顧好再寫。」
於是,我引導他再做一些深呼吸,照顧心裡那緊張與害怕。看著他眼睛閉上、專注於深呼吸與照顧自己情緒,我窺探到他那努力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的心。
然後,他把錯誤的地方都修改好,作業完成了。
我跟J 的媽媽說:「媽媽,我們好了!其實我發現J 也是學到蠻多的,只是有些地方他還不會把學到的觀念用在解題上而已。我想再多點時間練習,他就會好了。」
「謝謝老師~」媽媽說。
我跟媽媽說剛才J 在寫字時的情形;一開始他寫得很潦草,我問他為何如此,他發現是因為心裡面感到很著急。我跟J 媽媽說他這種個性其實有點像媽媽,媽媽也有點靦腆地笑了。我也跟媽媽說J 用什麼方式緩和自己的著急與緊張,希望媽媽以後可以跟孩子多練習(雖然我知道這是不太可能的)。
然後,媽媽又開始跟我說孩子的粗心大意,常常唸得對但寫錯,例如 bread(麵包),J 就常常寫成 bred,就算跟他說過,他也還是寫錯。
我把這個字寫在白板上,跟媽媽說:「是啊媽媽,這個字是比較弔詭的;雖然它的母音有兩個,e和a,照自然發音規則應該唸長母音,但在這個字裡它卻是唸短母音,這個就需要記住了。」
「對呀~~ 他就是常常都記不住!」
我眼睛一撇,看到J 在媽媽旁邊頭低低目無表情,假裝聽不到。
當下,我感到有點不捨。
於是我跟媽媽說:
「媽媽... 每個孩子學習速度都不一樣的,有些比較快,有些比較慢。如果我們孩子的學習,就是需要比較多時間,一直著眼他做得不好的地方,反而會讓這孩子價值感低落,變得越來越沒自信。不如我們反過來看看孩子有做好、有做到的地方,然後給他一點鼓勵,這樣他是不是會比較有自信呢?」
媽媽突然楞了,似乎覺察到自己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模式。
「我們看這個字。」我指著白板上的 bread:「這個字有五個字母,與其我們對他寫錯的兩個字母給予批評,其實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看到他的努力,看到把三個字母都寫對呢?」(我指著 b, r, d)
媽媽停頓著,聽著我說的話...
「就像這次的作業,雖然他很多地方都寫錯,很多地方不懂,但至少他都有負責任地把它寫完。因為,他也希望自己是個負責任的孩子啊!」
我突然有點哽咽... 但停了一下繼續說:「其實他是可以都不寫的... 既然都不會那乾脆都不寫,他可以這樣的!... 但是他沒有,因為他想要做個負責任的好學生。」
我忍著哽咽,繼續說:「他不會,不是他故意的。他寫錯,也不是他希望的。他也希望自己是個好孩子啊!」講到這裡,我眼眶紅了。
媽媽聽到這裡,好像被我傳染,眼眶也紅紅的,用右手輕輕摟著在她身旁的J ,輕輕地摸摸他的頭。J 把頭靠近,依偎著媽媽。
當下場面非常感動。
…………
送著媽媽與J 離開教室,我心裡多了一份對孩子的疼惜與愛。
謝謝J ,因為你希望變得更好,所以也讓我變得更好。
願我們每天在孩子身上,
都能看到他希望變得更好的內在,
讓我們也變得更好。
#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
https://cplink.co/yab6nz9d